English

图解历史

2000-08-10 来源:光明日报 吴锡平 我有话说

有人说,《老照片》开创了一个时代:读图。但事实上,当年《老照片》风靡出版界的时候,许多同行以为它只是开风气之先、打“世纪末怀旧”牌的结果。站在一名读者的角度,我以为《老照片》的大行其道还有一个原因:它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真相探知的欲望。

以怀旧为主要诉求点的出版物如今已是明日黄花,日渐凋零,但其大量使用图片并以图片为出发点来复述历史的创意却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接受并继承下来。从我新近购买的书目中,随手就可以拣出两本:《孩提时代》和《中国通史图说》。

《孩提时代》借两位西方传教士的照相机镜头和视角,用90余幅照片为我们记录了一百年前中国儿童嬉戏、生活的情景,提供了一个中国百年苦难历史中难得一见的快乐文本。而《中国通史图说》则用6000多张图片的巨大篇幅来讲述从原始社会到1911年的中国历史,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这里面既有赤壁鏖兵、城下之盟的戈矛纷争,亦有花间宴集、魏晋清谈的风流蕴籍;有官场竞逐,亦有市井生活,一幕幕展现在读者面前。和纯文字书籍不同,大量的图片能带领读者走进时光隧道,顺着历史河流回溯到“逝者如斯夫”的场面中去。

历史是由时针和分针永不停息地剪成的,哪怕是即逝的,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话语的接力在时光中会磨损或变形,而照片却不会,许多年以后,拂去上面的灰尘,重新面对时,昔日已然重来。

历史类图书中图片数量的增多,固然有迎合时下读者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因素,但我愿意从这样两个意义上去理解它:一是对历史写作表现方式的崭新尝试;一是对拓宽历史读物出版思路的善意提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